中新網9月26日電 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25日發表文章分析中國經濟現狀,文章指出,中國在未來10年潛在增長率或許比1988年至2013年間低得多,但相對於全球標準來說這已經足夠了。如果這就是中國的“新常態”,那麼依然會是個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狀況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後,中國經濟終於啟動了結構再平衡進程,增長率也從2008年以前的超過10%,下降到如今的約7.5%。這是否就是中國的“新常態”,還是這個國家預期在未來十年內,會出現更低的增長?
  再平衡幫助改善收入分配狀況
  中國經濟在出口部門方面的再平衡顯而易見。出口增長從2001年至2008年間的年均29%下降到低於10%,使得國外需求作為增長引擎的作用,不再如此重要。
  此外,製造業就業和產出占總體的比重,在去年開始下降。在今年上半年,服務業占據了總體經濟增長的超過一半。因此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,從2007年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超過10%的頂峰迅速下跌,到如今大概2%的情況也就不讓人意外了。
  這一再平衡幫助改善了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。事實上,近年來勞動工資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上升,這也直接反映出製造業的收縮和服務業的擴大。
  推動這一轉變的是兩大基本因素。其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需求下降,迫使中國提前開始調整自身增長模式。其二則是中國人口結構的不斷轉變。處於16歲至65歲之間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逐年下降。
  所有這些都體現出中國更低的增長率,雖然可能不會低到6%至7%。事實上,依靠中國過去的增長數據去預測未來的經濟表現,顯然站不住腳,不僅僅是因為勞動人口方面的重大轉換,還必須認識到中國在2008年之前的發展速度和規模,都是前所未有的。
  中國經濟“新常態”依然令世界羡慕不已
  事實上,中國國民的教育水平正不斷提升,這種人力資本的提升,將在一定程度上補償勞動力的凈流失。
  還有另一個趨勢在進一步推動中國的繁榮。雖然投資占GDP的比重不斷降低,但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,才能降到低於40%,按照國際標準來說,這一比率依然較高。同時資本存量也會維持較高的增長率。
  加之人力資本迅速增加和研究投資的不斷增長,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穩步提升。明年中國的研究支出或將相當於GDP的2.2%,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。
  基於這些趨勢,並假設一個持續的勞動參與率,中國在未來10年的潛在增長率,將在6.9%至7.6%之間波動,平均為7.27%。這個數字或許比1988年至2013年間的低得多,但相對於全球標準來說這已經足夠了。如果這就是中國的“新常態”,那麼依然會是個令全世界羡慕不已的狀況。(姚洋)  (原標題:外媒:中國經濟“新常態”依然令世界羡慕不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24glpo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